金秋时节,记者走进桃源漳江工业园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,见员工们在忙着进行产品调试。公司董事长刘海雄告诉记者,这是一条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高性能履带全自动智能生产线,力争在2019年4月投入使用,主要生产坦克、挖掘机、收割机等履带,可年创产值3.5亿元。
沿海开眼界,闯进履带业
出身农家的刘海雄,14岁就辍学到一家铁匠铺做学徒。3年出师后,他在桃源县牛车河镇开了一个铁匠铺。
1997年元宵节,听说福建泉州有一种先进的打铁设备,当时21岁的刘海雄坐火车过去,打算买一台回来。沿海城市的繁华,让这个初出家门的年轻人大开眼界。他不甘心做一辈子铁匠,决定留下来闯荡一番。经在当地一家锻造厂打工的表哥举荐,他进厂当了一名技术员。
刘海雄很聪明,又肯钻研。经不断摸索,他改进了锻造模具,为工厂节省不少原材料,受到老板赏识。接着,他自费买来电脑,学会了CAD(计算机辅助设计)制图。8年过去,这家只有15人的锻造厂扩大至700多人,刘海雄也晋升为分管技术、生产和销售的副总经理。
后来,这家锻造厂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购,改做挖掘机履带。刘海雄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连续半个多月守在挖掘机旁,弄清原理、设计制图、筛选用料,成功拿出了样品。随后多次外出考察,又拓宽了视野。
2008年8月,刘海雄辞职,与人合办泉州三特机械有限公司,精耕履带市场。经4年打拼,公司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,并建了3个分厂。
还是家乡好,办事效率高
2012年,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,有合伙人提出,在钢材原产地且物流相对发达的湖北黄石建厂。
同年5月,桃源县政府主要领导来泉州招商,诚邀刘海雄返乡创业。政府的重视和优惠政策,加上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情怀,刘海雄决定返乡。但其合伙人坚决反对:“你要是选在桃源投资,那我们就散场!”
“话说到这份上,强扭的瓜不甜。你们不投资,我一个人也要投,因为我是桃源人。”提起这事,刘海雄坦然一笑说,他感到虽然自己在外面做得较好,心却始终在漂泊。
于是,还没等县领导返回,刘海雄就将第一笔500万元的投资款打到了桃源工业园管委会账上。
从2012年6月正式签约,到2013年7月动工建设,再到2014年1月,刘海雄在桃源投资创办的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投产了。
“刚落户桃源时,我最担心的是审批事项办理问题。结果,通过园区全程代办,提前半年就办好了。”刘海雄感慨地说,家乡服务很到位,办事效率很高。后来,企业发展壮大了,家乡的扶持力度也没有减弱,仍有一名县级领导、一个责任单位、一名责任人进行对口帮联,企业生产经营遇到问题立马就能解决。
顺风又顺水,创新拓市场
回归桑梓,事业顺风顺水,公司越做越大。去年,湖南三特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.5亿元,产品销往47个国家和地区。如今,公司拥有7项国家专利,其高性能履带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。
记者发现,作为省高新技术企业,湖南三特公司并未修建专门的办公楼,行政办公场所设在员工宿舍楼里。刘海雄说,办企业如同逆水行舟,资金要优先投入新产品研发上,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近年来,刘海雄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与中南大学合作,研发出特殊耐磨材料,打破了国外高端履带生产原材料垄断;建立工程研发中心,与多家科研院所与高校建立研发协作平台,成功开发出高强度高耐磨易拆卸锂基自润滑工业履带系列产品;全面应用三维建模、机构仿真等设计手段,建立了国内首个履带底盘大数据信息库查询系统,可为全球3000多种履带设备提供后市场服务。
“企业做得越大,越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。”刘海雄介绍,目前,湖南三特公司已和常德市4家机械厂建立配套合作关系。“我提供资金、技术及人才支持,由他们进行初加工。”刘海雄说,这样不仅能将上下游产业链培植起来,还可以带动当地产业转型,培育新的税源。
“我们将始终专注履带细分行业,将湖南三特公司打造成业内龙头,使常德成为全球履带研发、生产、采购和配套基地。”谈及今后发展,刘海雄信心十足。
■相关链接
为加大“迎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力度,桃源县拟定了“县级领导和机关单位联系服务百家企业责任清单”,按照“一家企业、一名县级领导、一个责任单位、一名责任人”模式,由46名县级领导、100个机关事业单位、100名责任人,为100家企业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。
同时,桃源县产业办牵头建立以工作交流、信息发布、政策解读、问题化解为宗旨的重点企业服务微信群,县主要领导和涉企涉项部门单位负责人入群,对企业提出的问题、困难、疑惑,及时予以回复和处理。县里还开通了6628101热线,专门服务企业。
今年,桃源县还研究出台了《进一步规范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意见》,以及《桃源县引进优秀人才来桃发展奖补暂行办法》《关于明确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意见》《2018年“产业环境优化年”行动方案》等,逐步形成“1+N”政策体系。